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嚴格執行招标投标法規制度進一步規範招标投标主體行為的若幹意見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嚴格執行招标投标法規制度進一步規範招标投标

主體行為的若幹意見

 

發改法規規〔2022〕1117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公安廳(局)、住房城鄉建設廳(委、局)、交通運輸廳(局、委)、水利(水務)廳(局)、農業農村廳(局、委)、商務廳(局)、審計廳(局)、廣播電視局、能源局、招标投标指導協調工作牽頭部門、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牽頭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審計署各特派員辦事處、國家能源局各派出機構、各地區鐵路監管局、民航各地區管理局,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台、中國招标投标公共服務平台:
  招标投标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國有資金使用效益,預防懲治腐敗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執行《招标投标法》及配套法規規章,全社會依法招标投标意識不斷增強,招标投标活動不斷規範,在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動當事人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當前招标投标市場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招标人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各類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壘尚未完全消除,規避招标、虛假招标、圍标串标、有關部門及領導幹部插手幹預等違法行為仍然易發高發,招标代理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一些評标專家不公正、不專業,導緻部分項目中标結果不符合實際需求或者實施效果不佳,制約了招标投标制度競争擇優功能的發揮。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按照第十九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部署,現就嚴格執行招标投标法規制度、進一步規範招标投标各方主體行為提出以下意見。
  一、強化招标人主體責任
  (一)依法落實招标自主權。切實保障招标人在選擇招标代理機構、編制招标文件、在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體系内選擇電子交易系統和交易場所、組建評标委員會、委派代表參加評标、确定中标人、簽訂合同等方面依法享有的自主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機構,不得違法限定招标人選擇招标代理機構的方式,不得強制具有自行招标能力的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機構辦理招标事宜。任何單位不得設定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的招标文件審查等前置審批或審核環節。對實行電子招标投标的項目,取消招标文件備案或者實行網上辦理。
  (二)嚴格執行強制招标制度。依法經項目審批、核準部門确定的招标範圍、招标方式、招标組織形式,未經批準不得随意變更。依法必須招标項目拟不進行招标的、依法應當公開招标的項目拟邀請招标的,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情形并履行規定程序;除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商業秘密的外,應當在實施采購前公示具體理由和法律法規依據。不得以支解發包、化整為零、招小送大、設定不合理的暫估價或者通過虛構涉密項目、應急項目等形式規避招标;不得以戰略合作、招商引資等理由搞“明招暗定”“先建後招”的虛假招标;不得通過集體決策、會議紀要、函複意見、備忘錄等方式将依法必須招标項目轉為采用談判、詢比、競價或者直接采購等非招标方式。對于涉及應急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情況,以及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經批準增加的少量建設内容,可以按照《招标投标法》第六十六條和《招标投标法實施條例》第九條規定不進行招标,同時強化項目單位在資金使用、質量安全等方面責任。不得随意改變法定招标程序;不得采用抽簽、搖号、抓阄等違規方式直接選擇投标人、中标候選人或中标人。除交易平台暫不具備條件等特殊情形外,依法必須招标項目應當實行全流程電子化交易。
  (三)規範招标文件編制和發布。招标人應當高質量編制招标文件,鼓勵通過市場調研、專家咨詢論證等方式,明确招标需求,優化招标方案;對于委托招标代理機構編制的招标文件,應當認真組織審查,确保合法合規、科學合理、符合需求;對于涉及公共利益、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項目,以及技術複雜、專業性強的項目,鼓勵就招标文件征求社會公衆或行業意見。依法必須招标項目的招标文件,應當使用國家規定的标準文本,根據項目的具體特點與實際需要編制。招标文件中資質、業績等投标人資格條件要求和評标标準應當以符合項目具體特點和滿足實際需要為限度審慎設置,不得通過設置不合理條件排斥或者限制潛在投标人。依法必須招标項目不得提出注冊地址、所有制性質、市場占有率、特定行政區域或者特定行業業績、取得非強制資質認證、設立本地分支機構、本地繳納稅收社保等要求,不得套用特定生産供應者的條件設定投标人資格、技術、商務條件。簡化投标文件形式要求,一般不得将裝訂、紙張、明顯的文字錯誤等列為否決投标情形。鼓勵參照《公平競争審查制度實施細則》,建立依法必須招标項目招标文件公平競争審查機制。鼓勵建立依法必須招标項目招标文件公示或公開制度。嚴禁設置投标報名等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前置環節。
  (四)規範招标人代表條件和行為。招标人應當選派或者委托責任心強、熟悉業務、公道正派的人員作為招标人代表參加評标,并遵守利益沖突回避原則。嚴禁招标人代表私下接觸投标人、潛在投标人、評标專家或相關利害關系人;嚴禁在評标過程中發表帶有傾向性、誤導性的言論或者暗示性的意見建議,幹擾或影響其他評标委員會成員公正獨立評标。招标人代表發現其他評标委員會成員不按照招标文件規定的評标标準和方法評标的,應當及時提醒、勸阻并向有關招标投标行政監督部門(以下簡稱行政監督部門)報告。
  (五)加強評标報告審查。招标人應當在中标候選人公示前認真審查評标委員會提交的書面評标報告,發現異常情形的,依照法定程序進行複核,确認存在問題的,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糾正。重點關注評标委員會是否按照招标文件規定的評标标準和方法進行評标;是否存在對客觀評審因素評分不一緻,或者評分畸高、畸低現象;是否對可能低于成本或者影響履約的異常低價投标和嚴重不平衡報價進行分析研判;是否依法通知投标人進行澄清、說明;是否存在随意否決投标的情況。加大評标情況公開力度,積極推進評分情況向社會公開、投标文件被否決原因向投标人公開。
  (六)暢通異議渠道。招标人是異議處理的責任主體,應當暢通異議渠道,在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中公布受理異議的聯系人和聯系方式,在法定時限内答複和處理異議,積極引導招标投标活動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按照法定程序維護自身權益。實行電子招标投标的,應當支持系統在線提出異議、跟蹤處理進程、接收異議答複。不得故意拖延、敷衍,無故回避實質性答複,或者在作出答複前繼續進行招标投标活動。
  (七)落實合同履約管理責任。招标人應當高度重視合同履約管理,健全管理機制,落實管理責任。依法必須招标項目的招标人應當按照《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基層政務公開标準指引》要求,及時主動公開合同訂立信息,并積極推進合同履行及變更信息公開。加強對依法必須招标項目合同訂立、履行及變更的行政監督,強化信用管理,防止“陰陽合同”“低中高結”等違法違規行為發生,及時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八)加強招标檔案管理。招标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加強招标檔案管理,及時收集、整理、歸檔招标投标交易和合同履行過程中産生的各種文件資料和信息數據,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檔案的完整和安全,不得篡改、損毀、僞造或者擅自銷毀招标檔案。加快推進招标檔案電子化、數字化。招标人未按照規定進行歸檔,篡改、損毀、僞造、擅自銷毀招标檔案,或者在依法開展的監督檢查中不如實提供招标檔案的,由行政監督部門責令改正。
  (九)強化内部控制管理。招标人應當建立健全招标投标事項集體研究、合法合規性審查等議事決策機制,積極發揮内部監督作用;對招标投标事項管理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強化内部控制。依法必須招标項目應當在組織招标前,按照權責匹配原則落實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負責人。鼓勵招标人建立招标項目績效評價機制和招标采購專業化隊伍,加大對招标項目管理人員的問責問效力度,将招标投标活動合法合規性、交易結果和履約績效與履職評定、獎勵懲處挂鈎。 
  二、堅決打擊遏制違法投标和不誠信履約行為
  (十)嚴格規範投标和履約行為。投标人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标準規範,依法誠信參加投标,自覺維護公平競争秩序。不得通過受讓、租借或者挂靠資質投标;不得僞造、變造資質、資格證書或者其他許可證件,提供虛假業績、獎項、項目負責人等材料,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虛作假投标;不得與招标人、招标代理機構或其他投标人串通投标;不得與評标委員會成員私下接觸,或向招标人、招标代理機構、交易平台運行服務機構、評标委員會成員、行政監督部門人員等行賄謀取中标;不得惡意提出異議、投訴或者舉報,幹擾正常招标投标活動。中标人不得無正當理由不與招标人訂立合同,在簽訂合同時向招标人提出附加條件,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履約保證金或履約保函,或者将中标項目轉包、違法分包。
  (十一)加大違法投标行為打擊力度。密切關注中标率異常低、不以中标為目的投标的“陪标專業戶”。重點關注投标人之間存在關聯關系、不同投标人高級管理人員之間存在交叉任職、人員混用或者親屬關系、經常性“抱團”投标等圍标串标高風險迹象。嚴厲打擊操縱投标或出借資質等行為導緻中标率異常高的“标王”及其背後的違法犯罪團夥。經查實存在違法行為的,行政監督部門嚴格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并按照規定納入信用記錄;對其中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需要給予黨紀、政務處分或組織處理的,移交有關機關、單位依規依紀依法處理;涉嫌犯罪的,及時向有關機關移送。不得以行政約談、内部處理等代替行政處罰,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三、加強評标專家管理
  (十二)嚴肅評标紀律。評标專家應當認真、公正、誠實、廉潔、勤勉地履行專家職責,按時參加評标,嚴格遵守評标紀律。評标專家與投标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主動提出回避;不得對其他評标委員會成員的獨立評審施加不當影響;不得私下接觸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中介人、其他利害關系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處,不得接受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明示或者暗示提出的傾向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的要求;不得透露評标委員會成員身份和評标項目;不得透露對投标文件的評審和比較、中标候選人的推薦情況、在評标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以及與評标有關的其他情況;不得故意拖延評标時間,或者敷衍塞責随意評标;不得在合法的評标勞務費之外額外索取、接受報酬或者其他好處;嚴禁組建或者加入可能影響公正評标的微信群、QQ群等網絡通訊群組。招标人、招标代理機構、投标人發現評标專家有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向行政監督部門報告。行政監督部門對評标專家違法行為應當依法嚴肅查處,并通報評标專家庫管理單位、評标專家所在單位和入庫審查單位,不得簡單以暫停或者取消評标專家資格代替行政處罰;暫停或者取消評标專家資格的決定應當公開,強化社會監督;涉嫌犯罪的,及時向有關機關移送。
  (十三)提高評标質量。評标委員會成員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科學、擇優的原則,認真研究招标文件,根據招标文件規定的評标标準和方法,對投标文件進行系統地評審和比較。評标過程中發現問題的,應當及時向招标人提出處理建議;發現招标文件内容違反有關強制性規定或者招标文件存在歧義、重大缺陷導緻評标無法進行時,應當停止評标并向招标人說明情況;發現投标文件中含義不明确、對同類問題表述不一緻、有明顯文字和計算錯誤、投标報價可能低于成本影響履約的,應當先請投标人作必要的澄清、說明,不得直接否決投标;有效投标不足三個的,應當對投标是否明顯缺乏競争和是否需要否決全部投标進行充分論證,并在評标報告中記載論證過程和結果;發現違法行為的,以及評标過程和結果受到非法影響或者幹預的,應當及時向行政監督部門報告。招标人既要重視發揮評标專家的專業和經驗優勢,又要通過科學設置評标标準和方法,引導專家在專業技術範圍内規範行使自由裁量權;根據招标項目實際需要,合理設置專家抽取專業,并保證充足的評标時間。積極探索完善智能輔助評标等機制,減輕專家不必要的工作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探索招标人按照工作價值靈活确定評标勞務費支付标準的新機制。
  (十四)強化評标專家動态管理。充分依托省級人民政府組建的綜合評标專家庫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建的評标專家庫,建立健全對評标專家的入庫審查、崗前培訓、繼續教育、考核評價和廉潔教育等管理制度。加強專家庫及評标專家信息保密管理,除依法配合有關部門調查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洩露相關信息。嚴格規範評标專家抽取工作,做到全程留痕、可追溯。評标專家庫管理單位應當建立評标專家動态考核機制,将專家依法客觀公正履職情況作為主要考核内容,根據考核情況及時清退不合格專家。
  (十五)嚴格規範和優化評标組織方式。積極推廣網絡遠程異地評标,打破本地評标專家“小圈子”,推動優質專家資源跨省市、跨行業互聯共享。評标場所應當封閉運行,配備專門裝置設備,嚴禁評标期間評标委員會成員與外界的一切非正常接觸和聯系,實現所有人員的語言、行為、活動軌迹全過程可跟蹤、可回溯。有關部門應當規範隔夜評标管理,落實行政監督責任;評标場所應當為隔夜評标提供便利條件,做好配套服務保障。
  四、規範招标代理服務行為
  (十六)切實規範招标代理行為。招标代理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應當依法依規、誠信自律經營,嚴禁采取行賄、提供回扣或者輸送不正當利益等非法手段承攬業務;對于招标人、投标人、評标專家等提出的違法要求應當堅決抵制、及時勸阻,不得背離職業道德無原則附和;不得洩露應當保密的與招标投标活動有關的情況和資料;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收取高額的招标文件等資料費用;招标代理活動結束後,及時向招标人提交全套招标檔案資料,不得篡改、損毀、僞造或擅自銷毀;不得與招标人、投标人、評标專家、交易平台運行服務機構等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動當事人合法權益。
  (十七)加強招标代理機構及從業人員管理。行政監督部門應當加強對在本地區執業的招标代理機構及從業人員的動态監管,将招标代理行為作為“雙随機、一公開”監管的重點内容,納入跨部門聯合抽查範圍,對參與圍标串标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嚴格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并按照規定納入信用記錄。加強招标代理行業自律建設,鼓勵行業協會完善招标代理服務标準規範,開展招标代理機構信用評價和從業人員專業技術能力評價,為招标人選擇招标代理機構提供參考,推動提升招标代理服務能力。
  五、進一步落實監督管理職責
  (十八)健全監管機制。各地行政監督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暢通投訴渠道,依法處理招标投标違法行為投訴,投訴處理結果反饋當事人的同時按規定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合理利用信訪舉報及時發現違法問題線索,鼓勵建立内部舉報人制度,對舉報嚴重違法行為和提供重要線索的有功人員予以獎勵和保護;建立投訴舉報案件定期統計分析制度,聚焦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積極适應招标投标全流程電子化新形勢,加快推進“互聯網+監管”,充分依托行政監督平台在線獲取交易信息、履行監管職責;不斷探索完善智慧監管手段,及時預警、發現和查證違法行為;加強電子招标投标信息的防僞溯源監督管理,防止招标投标電子文件僞造、篡改、破壞等風險發生。健全各行政監督部門協同監管和信息共享機制,監管執法過程中涉及其他部門職責的,及時移交有關部門處理或聯合處理,着力解決多頭處理、職責交叉、不同行業間行政處罰裁量權标準不一緻等問題,提高執法水平和效率。指導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堅持公共服務定位,健全内部控制機制,切實守住廉潔和安全底線,自覺接受行政監督,并積極配合支持行政監督部門履行職責。加強對行政監督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約束,嚴禁以規範和監管之名行違規審批、插手幹預、地方保護、行業壟斷之實。
  (十九)加大監管力度。各地行政監督部門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将監管重心從事前審批核準向事中事後全程監管轉移。全面推行“雙随機一公開”監管,提升監管主動性和覆蓋面。堅決克服監管執法中的地方保護、行業保護,以零容忍态度打擊招标投标違法行為,對影響惡劣的案件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并通報曝光。招标人發生違法行為的,依法嚴肅追究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不得以他人插手幹預招标投标活動為由減輕或免除責任。與公安機關建立有效的協調聯動機制,加大對圍标串标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與紀檢監察機關、審計機關協作配合,按照規定做好招标投标領域違規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移交,對收到的問題線索認真核查處理。加強地方監管執法力量建設,鼓勵監管體制改革創新,推動人财物更多投入到監管一線,加強監管的技術保障和資源保障。
  (二十)健全信用體系。加快推進招标投标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銜接标前标中标後各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嚴格執行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行政處罰決定依法公開的規定,并及時推送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同步通過“信用中國”網站依法公示。堅持行政監督、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科學建立招标投标市場主體信用評價指标和标準,推動信用信息在招标投标活動中的合理規範應用。對違法失信主體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情節嚴重的依法實施市場禁入措施。
  各地招标投标指導協調工作牽頭部門和行政監督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政治站位,認真履職盡責,推動招标投标法規制度切實執行,大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市場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強對各地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導協調和典型經驗複制推廣,适時開展專項督查檢查,對監管職責不履行、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地方和單位,視情進行督辦、通報、向有關方面提出問責建議。
  本意見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8月31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  安  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交 通 運 輸 部

水  利  部

農 業 農 村 部

商  務  部

審  計  署

廣 電 總 局

國 家 能 源 局

國 家 鐵 路 局

民  航  局

2022年7月18日

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添加時間:2022-08-03
浏覽量:0

新聞資訊

XML 地圖